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黄百渠教授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6-01-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实验室名称

黄百渠教授实验室

实验室地址及电话

综合实验楼3楼309、310、313 实验室电话:0431-85099362

教师组成

黄百渠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曾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从事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及吉林省近二十项科研任务。开展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分子表观遗传学、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抗癌新药的研制以及中药现代化等研究工作,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两项,吉林省高等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一部,编著三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2000年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后。2005-2006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院Liggins研究所访问学者。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肿瘤相关基因沉默和活化的表观遗传调控、肿瘤细胞转移和衰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和表观修饰酶抑制剂的筛选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45篇为SCI检索论文。出版教材2部。

李晓雪副教授:瑞士苏黎世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体衰老的表观遗传学。

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肿瘤相关基因沉默和活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和衰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等的研究。兼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从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是国内较早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 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及吉林省等多项课题的科研任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要研究方向:

1、肿瘤细胞转移的表观遗传学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能够使恶性肿瘤上皮细胞失去细胞之间的粘附分子和细胞极性,经历细胞骨架重塑,变成间质样的细胞,从而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从基底膜上脱离,浸润并通过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进入循环系统,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转移。间质细胞也可以通过间质-上皮细胞转化(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MET)成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的可逆性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阐明调控恶性肿瘤细胞发生EMT和MET过程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不仅对理解恶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开发基于调控EMT和MET过程关键表观修饰因子为新靶标的诊断方法及药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潜力。

2、肿瘤细胞衰老的表观遗传学

衰老是细胞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是预防肿瘤形成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正常细胞的必然归宿。细胞衰老相关异染色质凝集(Senescence Associated Heterochromatic Foci,SAHF)现象的发现拓展了人们对衰老的认识,表明染色质重塑与细胞的衰老密切相关。SAHF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组蛋白表观修饰的改变,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利用肿瘤细胞为模型,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细胞衰老和SAHF形成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阐明SAHF形成的分子机制和发现新的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的表观修饰因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物体衰老的表观遗传学

生物体如何调控自身的衰老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生与衰老进程密切相关,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阿尔兹海默症等。秀丽线虫(C.elegans)是研究衰老调控的一种经典模式生物,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易于培养观察和遗传操作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秀丽线虫中的衰老调控信号通路与酵母、果蝇及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表观修饰酶通过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进行各种翻译后修饰,而在生物体衰老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以秀丽线虫为模型,发现新的调控生物体衰老的表观修饰因子,及其对衰老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及各种修饰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生物体衰老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4、抗肿瘤的表观遗传修饰药物及功能研究

特异性的表观遗传修饰酶抑制剂(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够逆转特定基因的失活和修复异常细胞周期进程,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型药物。本课题以在肿瘤转移和衰老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表观修饰酶为靶标,从中药化学组分库、小分子组合化学库、有机小分子库中筛选新型表观修饰酶抑制剂,并对筛选到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测定和研究,为发现和开发特异性的抗肿瘤新药奠定实验基础。

人才培养

在读博士研究生:

高延妍,姚若斯,赵黎,李丽丽,冯景新,李宏源,刘欣,路阳,耿鹏宇,李中伟,张莲,苏良平

在读硕士研究生:

周鑫,王斌斌,马文龙,赵亚萍,麻玉慧,王丹,王亚楠,李常兰,张娜,刘岭霞,柳英奇,赵婷婷,范冬梅

毕业博士研究生:

陈婷,李芬,李晓雪,刘春艳,孙海晶,陶丹,赵艳梅,韩松岩,邵阳光,汉丽萍,李甜,王秀莉,韩秋菊,施寒清,李琳,徐鑫,谭江,潘丽娜,任国岭,张瑜,苏冬梅,冯云鹏,孔晨飞,董智雄,朱珊,杜娟,梁千,刘志伟,时晰,张建超,侯平甫

毕业硕士研究生:

刘巧萌,张国平,崔立国,韩雪芳,刘泽言,黄卫锋,段继周,徐亮,冯昱,候晓哲,黄珍东,高丽娜,张晔,潘虹,姜浩,扬扬,骆秀坦,李岳洋,田宝清,王欣宇,董梅,魏亮,袁志根,王艳乐,黄慧,张国翠,黄淑艳,罗巅辉,姜春娃,程操,韩振坤,陈玉丽,洪妍,沈雨萌,黄英,彭秀娥,雷杨,赵晶,孙晓倩,王琳,杨亚萍,张伟娜。

科研成果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组蛋白的表观修饰在多基因遗传性肿瘤发生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06.12-2011.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费260万元。

2、染色质重塑与肿瘤发生发展(2005.12-2010.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经费120万元。

3、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及新药创制(2007.12-2009.12),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经费100万元。

4、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VDR 及其靶基因参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研究(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经费60万元。

5、前列腺癌细胞中HOXB13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34万元。

6、SOX4诱导EMT的分子机制及其与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相关性研究(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40万元。

7、JMJD3在肿瘤细胞衰老相关异染色质凝集形成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2012.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5万元。

8、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7通过EMT过程促进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2012.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55万元。

9、GT36通过上调TGF-β1促进乳腺癌细胞EMT及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2014.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80万元。

10、E—cadherin启动子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促进EMT及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2014.1-2016.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经费40万元。

近年代表性研究论文:

1、Ruosi Yao, Hao Jiang, Yuhui Ma, Liping Wang, Lin Wang, Juan Du, Pingfu Hou, Yanyan Gao, Li Zhao, Guannan Wang, Yu Zhang, Dong-Xu Liu, Baiqu Huang and Jun Lu*,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7 (PRMT7) induces the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promo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Cancer Research. 2014, 74(19):5656-5667 (IF:9.284)

2、Jianchao Zhang, Qian Liang, Yang Lei, Min Yao, Lili Li, Xiaoge Gao, Jingxin Feng, Yu Zhang, Hongwen Gao, Dong-Xu Liu, Jun Lu*, and Baiqu Huang*, SOX4 induc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ontributes to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Cancer Research. 2012, 72(17):4597-4608 (IF:8.65)

3、Li Zhao, Yu Zhang, Yanyan Gao, Pengyu Geng, Yang Lu, Xin Liu, Ruosi Yao, Pingfu Hou, Dongxu Liu, Jun Lu and Baiqu Huang*, JMJD3 promotes SAHF formation in senescent WI38 cells by triggering an interplay between demethyl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RB protein.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2015, Feb, doi:10.1038/cdd.2015.6. ( IF:8.385)

4、Xiuli Wang, Lina Pan, Yunpeng Feng, Yanle Wang, Qiuju Han, Liping Han,Songyan Han, Jianhua Guo, Baiqu Huang, Jun Lu, p300 plays a role in p16INK4a expression and cell cycle arrest. Oncogene. 2008, 27:1894-1904 ( IF:7.216)

5、Dongmei Su, Shan Zhu, Xuefang Han, Yunpeng Feng, Hui Huang, Guoling Ren, Lina Pan, Yu Zhang, Jun Lu*, Baiqu Huang*, BMP4-Smad signal pathway mediates Adriamycin-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lung cancer cell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9, 284(18): 12153-12164 ( IF:5.328)

6、Yu Zhang, Yanyan Gao, Guoping Zhang, Shuyan Huang, Zhixiong Dong, Chenfei Kong, Dongmei Su, Juan Du, Shan Zhu, Qian Liang, Jianchao Zhang, Jun Lu and Baiqu Huang, DNMT3a plays a role in switches between doxorubicin-induced senescence and apopt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1, 128:551-561( IF:5.444)

7、P Hou, Y Zhao, Z Li, R Yao, M Ma, Y Gao, L Zhao, Y Zhang, B Huang and J Lu*, LincRNA-ROR induces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ontributes to breast cance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Cell Death & Disease. 2014, 5, e1287; doi:10.1038/cddis.2014.249 (IF:5.177)

8、Qian Liang, Lili Li, Jianchao Zhang, Yang Lei, Liping Wang, Dong-Xu Liu, Jingxin Feng, Pingfu Hou, Ruosi Yao, Yu Zhang, Baiqu Huang, Jun Lu, CDK5 is essential for TGF-b1-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13, Oct 14; 3:2932. doi: 10.1038/srep02932 (IF:5.078)

9、Lili Li, Dongxu Liu, Na Zhang, Qian Liang, Jingxin Feng, Min Yao, Jiwei Liu1, Xiaoxue Li, Yu Zhang, Jun Lu, Baiqu Huang*, SHON, a novel secreted protein, regulates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throug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 signaling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5, 136, 1285-1295 (IF:5.007)

10、Dongmei Su, Xiue Peng, Shan Zhu, Ying Huang, Zhixiong Dong, Yu Zhang, Jianchao Zhang, Qian Liang, Jun Lu*, Baiqu Huang*, Role of p38 MAPK pathway in BMP4-mediated Smad-dependent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lung caner cells. Biochemical Journal. 2011,433(2):333-343 (IF:4.897)

获奖情况:

“组蛋白修饰在细胞重大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1)。

获得专利情况:

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有机锡多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ZL200710056078.5)。

2、cGP及衍生物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和再生药物中的应用(ZL201210392352.7)。

3、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7在癌细胞转移中的应用(201410293805)。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本实验室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Liggins研究所研究员刘东旭博士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等领域进行了科研合作,并共同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刘东旭,理学博士,曾在英国皇家肿瘤学院(Royal Cancer Hospital),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进行访学,2001年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药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2004年至今,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院Liggins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东师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和新的治疗靶点的研究,在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Endocrinology,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在癌症的靶点治疗方面获得多项国际专利。

实验室风采

黄百渠 教授

陆军 教授

李晓雪 副教授

张瑜 副教授

实验室集体

实验室集体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