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平台 > 正文

吉林省神经可塑性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6-01-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实验室简介

吉林省神经可塑性实验室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物理学院建设,于2013年获批立项,是一个创新型研究团队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术气氛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密切。神经可塑性实验室通过整合生命科学,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相关领域学科优势,围绕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研制及应用等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工作。同时,发挥神经生物学学科优势和特色,开展与临床研究人员和药物研发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具有应用前景的药物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神经可塑性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国内外合作交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能力。

实验室地址及电话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综合实验楼507实验室

联系人:俞华莉

联系电话:0431-85099769

E-mail: yuhl178@nenu.edu.cn

研究方向

重点围绕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突触仿生器件研制及应用,神经环路异常机制和药物研发四个方向开展工作。

研究内容

神经发育方向:研究脑发育过程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和神经元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探讨神经元极化、迁移的动力原理和导向机制;深入研究树突修剪、突触连接等神经环路形成机制,为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研究奠定基础。

突触可塑性研究方向:研究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分布和装配对可塑性的调节;探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和能量代谢对神经环路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环境、经验和表观遗传因素对神经可塑性的重建作用。

突触仿生器件研制及应用方向:构筑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忆阻器仿生神经突触器件,并探究其物理机制;利用忆阻器件实现对生物神经突触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多种基本功能的仿生模拟,并探究其对于神经突触的替代与修复的可能性。包括长/短时可塑性(记忆)、放电时序依赖可塑性(STDP)、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经验式学习等过程。同时展开对多个神经突触仿生器件联合功能的研究,对时序、特异性、关联性、协同性等方面学习功能的研究。

神经环路异常机制和药物研发方向:研究病理状态下神经环路的变化,包括自闭症易感基因与神经环路异常、阿尔兹海默症神经环路异常之间的关系;建立神经元存活与神经退行性病之间的关系,发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药物靶点,研究清脑养血颗粒、脑塞通等传统中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缓解和改善作用。

研究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3人,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并聘请了5名国外专家作为实验室的客座教授。

实验室固定人员:

教 授:刘益春、朱筱娟、徐海洋、郑耀武、李晓萌

副教授:洪 霞、胡俊丽、马剑钢、冯学超

讲 师:俞华莉、张禄卿、何潇潇、王中强

人才培养

实验室目前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共56人,在站博士后共5人。

学术交流与开放

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校进行交流、指导,并聘请5名国外专家作为实验室的长期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项目,建立良好的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

实验室风采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罗振革研究员到访与学生交流

同济大学医学院丁玉强教授来访

国际留学生博士毕业答辩

实验室集体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