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培养流程

发布时间:2016-01-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流程

第一学期:

1、师生互选(截止日期9月30日):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在规定时间内将师生互选表交到遗传所办公室研究生秘书处。

互选方式实行“双向互选”,即导师自由选择学生,学生自由选择导师,双方达成一致,即互选成功。

2、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截止日期11月30日):

确定导师后,硕士生应在熟悉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与导师共同商议,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个人学习计划,并提交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办公室备案。个人学习计划包括:在读期间课程学习计划、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参加学术报告计划及参加学术会议计划等。

3、选课: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选课(请见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时间:每学期末排下学期课程。研究生选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期或开学两周内。

第一学期课程设置包括:

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外国语课,4学分,适用所有专业。

学院的学科基础课:现代生命科学前沿专题;

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

高级分子生物学。

共3门课9学分,适用所有专业。

遗传所专业主干课:

1、细胞生物学专业:细胞重要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细胞与遗传实验技术与方法,共2门课6 学分。

2、遗传学专业:基因组学与表观遗传学;细胞与遗传实验技术与方法,共2门课6学分。

3、公选课、跨专业课:必选1门全校公选课(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前沿系列等不同领域的公共选修课程),或者1门跨学科课程,或者1门跨专业课程,记2学分。

第二学期:

1、选课: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选课(请见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时间:每学期末排下学期课程。研究生选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期或开学两周内。

第二学期课程设置包括:(适用所有专业)

全校的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课,共两门课。

遗传所专业主干课:细胞与遗传科学研究训练一门课,2学分。

实验室课题组发展方向课:经典阅读与文献检索;遗传学前沿技术及应用,两门课,6 学分。

第三学期:

1、选课:细胞与遗传科学研究训练一门课,2学分,该课程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详见开题报告说明,适合所有专业。

2、开题报告(截止日期9月30日):

开题报告要求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9月末)完成,并提交遗传所办公室备案。

开题报告由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鼓励邀请校内和校外的专家参加,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价,其综合评价作为遗传所专业主干课“细胞与遗传科学研究训练”课程的成绩计入成绩单。(研究生指导小组

时间与要求: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须公开进行。

注意事项:开题与论文通讯评阅时间是否符合要求;选题与论文题目是否一致;表格填写(审查意见及组长签字)是否齐全规范。

3、硕博连读:

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11月份)确定硕博连读人选,提交硕博连读申请书。

时间与要求:新生入学第三学期开始申报, 每年11月份向研究生院提交最终材料, 12月公示名单。

第四学期:

1、工作进展报告(截止日期6月30日):

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6月份),由指导小组的组长组织,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第五学期:

硕士生撰写学位论文,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第六学期:

1、毕业答辩申请:

三月份,毕业研究生需要填写《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同意签字后,将《申请书》交学院(部、所)研究生秘书。

2、学位论文评阅(盲审):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名单的确定,(1)按各学院(部、所)申请人总数的5%-10%抽取的部分硕士研究生;(2)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确定申请答辩名单后,被抽到“双盲”评阅的硕士研究生需要提交学位论文及评阅书各三份,评阅费600元;

要求在截止日期内完成,过期研究生院不再受理。

3、毕业审核材料(全体毕业研究生):

(1)学生成绩单一式二份;

(2)所有必修课程的原始试卷;

(3)开题报告审批表

(4)个人学习计划

(5)学位论文电子版

4、学位论文预答辩:

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进行。由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

5、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时间为5月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可根据实际情况,由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的导师之间协商确定。

备注:期中教学检查(4和10月份):

每学期研究生院都要进行研究生培养计划完成情况的期中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学习计划、开题报告,课程和文献阅读等完成情况。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侯敬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