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所简介 > 正文

研究所简介

发布时间:2016-01-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水教授创建于1986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科研力量雄厚、研究方向比较齐全、在国内有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199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研究所现设有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植物学三个博士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并于200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所同时还设有“教育部分子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药物基因和蛋白质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这些平台的建成和发展为包括国家级人才在内的高层次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宽广和自由的探索发展空间,同时能够依据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协作、统筹和调整研究力量和方向。

研究所现有人员45人,教授21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教辅和行政人员8人。人才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

研究所的学科队伍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主要开展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肿瘤和神经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在内的一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保证了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需求。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何梁何隶科学奖1项,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霍英东青年基金奖(研究类)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研究所重视以科研带动和促进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培养了大批的高质量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曾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本科细胞生物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其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评为细胞生物学国家优秀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高等师范院校新世纪教材”《细胞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细胞生物学简明教程》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国家精品课”也被转型升级为“细胞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研究所现有实验室总面积9200平米,科研仪器设备3397台套,总价值为5986.97万元,为学科发展和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保障。已有的大型设备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EPICS XL, Beckman; FACS CantoII, BD),全自动磁性细胞分选仪autoMACS(Miltenyi Biotec),DNA测序仪(Gtene Quant Pro, Phamacia),冰冻切片机(LEICA),多功能酶标仪(Molecular Devices),荧光定量PCR仪(ABI),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HITACHI),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Olympus),蛋白核酸分析仪(Beckman),超低温冰柜(SANYO),柱层析系统(Amersham Pharmacia),紫外荧光显微镜(Olympus),高效液相层析系统(分析型和制备型各一台,Akta purifier, GE),高通量筛选系统(FX2000, Beckman),倒置和正置荧光显微镜(Nikon),双向电泳系统(PROTEAN IEF, BioRad)和活细胞工作站(UltraV/EW Vox, PE)等。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